中国健康网



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悬壶治病 时疾著文 ——访“两栖”医生张百正

发布时间:2023-05-05 17:16:56  |  来源:  责任编辑:

        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跃进场镇的张百正,于1944年出生于贫苦农家,五岁时不慎伤残,从此独腿踏上人生旅途。历任县残联主席团副主席、肢残协会主席、市残联主席团委员、省作协会员。曾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中共三台县委授予“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省人事厅、省残联授予“四川省自强先进个人”称号……

 
人不堪其苦他不堪其悦
       张百正,1957年报考中江县龙台中学,在体检关败阵。1959年万安中学校长伍蔚坠打破歧视残疾人的政策束缚,破格让他入学就读。他把住机遇刻苦学习,学校图书管理员赖清仁又特别优待他,其间,他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奠定了文学基础。1962年他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绵阳地区重点高中——遂宁中学,却因为身体残疾被拒之门外。1963年县政府安置他到跃进乡联合诊所,随王国安老师学习中医。每月发生活费5元。王老师去世后,1968年该诊所派他到西平区卫生院随名老中医——杨辉山学习。吸收了杨老师丰富的医疗经验。1971年学成归来,既当医生又兼任会计。全川选拔800名中医充实中医校和中医院,他因残疾过不了体检关,进不了考场。成都中医学院招收首届函授生,他考分超过录取线,又因残疾告败。好在,学院寄给教材,以鼓励落选的他自学。条条道路堵塞,严酷的现实促使他横下心攻读无墙大学。熟读了中医专业教材,又钻研团省委和川师大合办的青年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提高文学素养。又订阅多种报纸和医学文学刊物,站在文化科学前沿。书籍是知识的银行,储存多多益善,储存一桶水,才能倒一杯。他外出开会必须进书店挑书买书,常花得一文不剩。工资原本低微,买了书籍,囊中如洗,只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一日三餐泡菜稀饭。宁可三日不知肉味,不可一日不闻书香。白天工作见缝插针,夜晚读至夜阑人静。痴书迷书如挚友伴侣,以阅读为天下第一乐事。人不堪其苦,他不堪其悦。
受命于危难之际不失众望
       撤乡并镇后他任跃进卫生院院长,资金调去修建凯河卫生院,跃进卫生院成为空壳,院里技术骨干随同流失,人才奇缺,医疗工作开展困难。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却不失众望。他担起日常医疗重担,所有工作必须身先士卒。每天清晨院内院外打扫卫生,他带头拿扫把,亲力亲为。在县或市残联、卫生、政协、作协、报社参加各种会议,差旅费多自掏腰包,很少在院里报销。年终评比检查,卫生院只花两角钱打瓶开水接待。卫生局领导并未责难,反而赞赏有加。那时的张百正既当院长又当会计,各种账薄、报表,局领导只有一句话:“不用看,相信你。”一摆手,检查结束。每年只有镇卫生院发奖金两百元。积沙成塔积水成河,几年间除按规定足额发给职工工资、津贴、奖金外,积累资金10余万元。



 
“两栖”医生名不虚传
       西医微观,“白箱理论”重局部解剖,中医宏观“黑箱体系”贵整体观念,二者各有优势,各有缺陷。他主攻中医兼习西医,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诊断疾病望闻问切步步到位,不忽于细必慎于微,辩证施治理法方药胸有成竹,用药君臣佐使如排兵布阵,井然有序,理明法当方正药合,治疗效果谌佳。数十年临床磨炼,积累了一定的医疗经验,于内科和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最为得心应手,深得患者好评。经考核获主治医师职称。退休后在跃进场镇家中发挥余热,应患者之需解病患之难。退休金能保障基本生活所需,他淡泊名利不为诊酬唯行仁术,见病患康复后的笑容他倍感欣慰。独子张辅勤奋上进,获华东师大博士学位,工作热诚曾在科学城高中执教和市教体局任职,现任南山中学副校长。


        医学解剖肌体,文学剖析灵魂,二者千丝万缕相得益彰。无肌体灵魂无所寄托,无灵魂则是行尸走肉。故大凡古代医家如张仲景、吴鞠通、徐灵胎……无不医文并茂。诊疗之余又从事文学创作。处女作中篇小说《凯江上的艄公》,被某刊物列为备用稿件,最后导致遗失,他痛定思痛改弦更张,转而创作随笔杂文短篇小说。敬仰保尔,崇拜鲁迅,坚信身残不可畏,心残实堪悲,同沐日月之光,残疾人也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残疾人一样能做到。他文风严谨一丝不苟,字字句句反复推敲,个个用典详加考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求数量,务求质量,一篇千字文,字斟句酌常经数月才能定稿。良工不示人以朴,不思出类拔萃,但需与众不同,不为利益名誉,但能经受历史检验。先后在省市县各级报刊发文百余篇,多次获省市县各级多次表扬奖励。




        张百正悬壶济世数十年,救死扶伤诊治病患不计其数。爬格笔耕三十余载,创作出版世情三部曲——世风篇《时疾流感》,世象篇《盛世警语》,世情篇《田野路慢》,共计百余万字。涵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文学体裁,为绵阳市首位创作三部曲的作者,也是跨越医学和文字的“两栖”医生。其作品构成以医论文医文并举,扶正袪邪激浊杨清,彰善伐恶革故鼎新的独特风格。他荆棘坎坷不却步,碰撞南墙不回头。前行路上酸甜苦辣别有风景,或热心相助雪中送炭,或全心竭力排忧解难,或冷嘲热讽设障使绊,或豆腐挑刺品头戳脸……他闻过则喜不左顾右盼,走自己的路任人评判。掌声不自喜,责声亦坦然。新近出版的撰写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田野路慢》,从土改前至今几十年社会变革风雨沧桑,时空跨度之长前所未有,增删15载批阅无数次,意在创作中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宁称托儿斯泰《战争与和平》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但因为作者张百正身处偏僻丘区信息闭塞,且年迈体衰足难出户,故销售极难。深闺娇女无人娶,荆山碧玉化黄泥。所幸市县残联施援手,西平镇党委政府也表关切,正助力化解售书难题。



 
志在远方始于脚下
        他的人生信念,困难和挫折是磨炼意志的砺石。婴儿出生便是啼哭,啼哭之后才是欢笑。世间道路本来坎坎坷坷,别希望老天铺就一条阳光大道,世间道路原本荆棘坎坷。公路笔直平坦麻痹大意易出车祸,道路弯弯曲曲警惕性高常一路平安。大自然既有艳阳高照,更有风雨雷电。既是行船怎能风平浪静,常有急流险滩。埋怨社会对你不公,莫如自省能否为社会尽公民责任。寄希望他人恩赐,不如反思何曾奉献他人。懦夫逢困难叹气退缩,勇士受挫折奋力拼搏。志在远方始于脚下,一步步走去,前面定会绽放鲜花。埋头耕耘不问收获,无论成败不懈努力,则无愧一生。(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