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 健康快递 > 名医在线 > 正文

打击食品谣言要注重源头

发布时间:2017-08-15 01:56:31  |  来源:  责任编辑: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络传播并引发大量关注。视频中,有人假借所谓“科学实验”,造谣某品牌紫菜为塑料制品假冒,引起恐慌。如今,食品安全谣言已成泛滥之势。据统计,在各种网络谣言中,食品类谣言占到45%,食安问题已经成为网络造谣、传谣的重灾区。

  在食品安全领域,类似“塑料紫菜”这样的网上造谣、传谣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从“纸馅肉包子”到“棉花肉松”;从“低钠盐是夺命盐”到“塑料大米”;从“草莓乙草胺超标可能会致癌”到“带刺带花的黄瓜会导致不孕”;从“无籽葡萄致不育”到“吃香蕉致癌”……食品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社会神经。在给食品生产者和商家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也使广大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

  食品谣言之所以有人信,问题在于其有生存的土壤。民众容易听信谣言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所引起的焦虑感有关。目前民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较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引发公众的焦虑情绪。如之前出现的毒生姜、无根豆芽,病死猪肉、硫磺熏制食品、甲醛浸泡食品等等,一些农产品曾经出现过使用激素、催熟剂等情况,还有存在农药残留等。因而,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在心理上存在着阴影,面对食品安全谣言时难以甄别真伪,本着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心理,虽明知这些内容非常荒谬、可信度低,也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传播速度极快,谣言会迅速发酵。

  食品谣言之所以有人信,还有一个原因是出现谣言后,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对此没有及时出来辟谣。有的专家甚至跟在后面用一些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话糊弄民众,更有一些媒体为了提高所谓的收视率、点击率,对这种谣言进行没有底线的炒作,从而使事态越搞越大。等有关部门出来正式辟谣时,后果已造成,影响已难以挽回。像不久前的“塑料紫菜”谣言,在2月17日至3月28日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黑龙江、广西、甘肃等地多家超市下架视频中出现的某紫菜产品,18家经销商退货,退货金额高达468万余元。

  有人之所以发布相关谣言,肯定有其目的。一些人是为博取眼球、赚取热度:有的将旧闻翻炒、掐头去尾、虚实掺杂,并通过视频剪接,“制造”真相;有的则变换表现形式,从文字、图片“升级”到动画、直播等,吸引眼球;有的甚至借助所谓“专家”发声,编造“最新研究成果”欺骗民众。也有极个别人是为牟取不法利益而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售食品编造谣言,有意抹黑,打压竞争对手等等。出现食品谣言事件后,有关部门如果不认真去追究谣言发布者和传播者、相关网络和媒体的责任的话,谣言传播会越来越肆意,谣言也越来越多。

  铲除食品谣言产生的土壤,一方面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只有让百姓天天都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让不法分子不能生产有毒食品,才能让民众对食品安全更加信任,对谣言不再轻易相信;另一方面,在出现谣言后,要及时辟谣,而且要让人信服。此外,还要准确查找制造食品安全谣言的源头,对发布谣言和传播谣言者进行坚决打击,让他们付出代价。同时,要加强公共安全领域尤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知识普及以及宣传引导,增强民众辨别谣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