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 健康快递 > 症状自查 > 正文

营养专家评郴州大头娃娃事件:仅追责企业和推销员还不够

发布时间:2020-05-15 08:47:55  |  来源:  责任编辑:

近日,湖南郴州永兴县多位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医生检查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发育迟缓等症状,依此诊断为佝偻病。

据了解,这些幼儿之前都因牛奶过敏就医,医嘱建议家长购买氨基酸奶粉给孩子食用。这些家长在当地一家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叫“倍氨敏”的产品。购买时,陈女士曾经感觉不对劲:“我当时有质疑,导购员告诉我,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就没有怀疑过。”

后来,多位家长发现不对劲,准备停用,却遭到了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劝阻,声称是家长给孩子喝的量不够,要加大服用量。等家长发现“奶粉”是固体饮料,孩子已经喝了两年之久。

 

 

这一起指鹿为马,将固体饮料当做奶粉卖的事件瞬间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开始担心:是不是奶粉又出问题了?为此网易健康《健康关注》栏目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她表示这件事反应出了五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产品包装混淆视听,关键信息不明显,家长易被误导,需加强管理。

二、推销人员(导购)为卖出产品夸大产品功能,误导家长,应该问责。

三、医院儿科或营养科医生在接触家长时应尽可能的向家长科普营养标签、食品标签相关知识。

四、当前我国的食品标签、营养标签相关的教育,还是非常不足。

五、我国应建立社区营养师、国民营养指导员制度。

以下为采访详细内容:

范志红:这件事情反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这类产品做的很像婴儿奶粉,产品的标注上面写的也是配方粉,只在角落里,用小字写着固体饮料,加上家长普遍不懂什么叫营养标签,也不太会看营养素的含量,这就导致了许多家长被误导以为这就是奶粉。

 

 

那么对于这种有可能产生误导的产品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以后在审批上要更加严格一些,产品包装上应该清楚写明此款产品的适用人群。监管部门也应要提高警惕,避免这种误导的产生。这件事情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可能把婴儿奶粉这个行业又一次推向火坑,真正的奶粉没出问题,但现在这些不合格或者容易引发误导的产品让人又以为中国的婴儿奶粉不靠谱,这完全属于无辜背锅。

第二点就是现在许多推销人员会夸大产品功能,明明这款产品不是婴儿奶粉,却被他说成是婴儿奶粉,如果说这是企业培训让他这么说的,这个事就非常可怕,而且是细思极恐的。明明产品的包装、分类都是正确的,但推销人员为了赚钱,把产品吹的天花乱坠,最后孩子健康受伤害后,企业又会撇清关系说,你看我们的产品包装上根本没有说这是保健品或是奶粉。

那么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企业应不应该受惩罚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关部门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管理。比如以后如果是推销员出了问题,企业要负责,那么企业就会对推销员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第三点就是医院的儿科医生和营养科医生在给孩子开营养处方的时候最好能够给家长们科普一下相关知识,告诉他们选购奶粉时要看清哪些标志和资质。不过现在也没有相关规定要求儿科医生和营养科医生一定要这样做。

此外如果说专业人员明知道产品是不好的,然后他还跟着商家一起鼓动家长购买,这个性质就很严重了,属于图财害命。所以对于专业人员也应该进行一个职业规范。首先希望他们尽一点责任,平时多跟家长讲一下相关知识。然后就是要提醒他们坚决不能去跟那些卖产品的人沆瀣一气,不能为了钱去推销一些不应该有的东西。

第四点就是当前我国的食品标签、营养标签相关的教育,还是非常的不足。产品上明明写着固体饮料,家长虽然心里有怀疑,却还是买回去给孩子当奶粉吃,这说明家长对营养标签,对食品标签完全不懂。

所以现在大众营养教育是急需加强的,这种教育一个是可以从小就在学校里传递给学生们。另外就是在爸妈备孕或妈妈孕期时,即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去上一下孕妇学校或科学育儿相关的培训课堂。

第五点就是我国还没有建立社区营养师、国民营养指导员这样的制度。事实上,家长们在商业宣传当中是非常迷茫的,面对商家的各种花招,他们容易被误导。再者医院的医生很忙,不可能经常给家长们做详细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在社区建立相关的营养服务和指导,这在发达国家都有,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没有这一制度,是稍显落后了一点。

营养指导员作为内行人,很清楚的知道奶粉、固体饮料之间的区别以及孩子如果乱吃东西会带来什么后果。家长们面对孩子该吃什么奶粉这一问题时,若能在社区找到营养指导员,并向指导员咨询的话,就不会发生吃错奶粉的事了。

所以从这一件事情上,我们看到有五个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这跟我们社会进步的程度是不符合的,最后我希望社会大众不要把这件事情的矛头指向婴儿奶粉生产厂家,不要让奶粉行业、乳制品行业再背锅了。我们应该多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上面进行思考,就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进行国营养教育,怎样去健全营养体系。现在中国营养学会正在培训国民营养指导员,如果这些真正能够落到实处,我相信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看完以上范志红教授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出行业乱象仍然存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这些长期“打擦边球”、“指鹿为马”的产品进行整顿势在必行!不过身为普通消费者,除了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外,最重要的还是学会自己辨别,买到正规奶粉!所以下面的知识点家长们都该掌握。

1、什么是固体饮料?固体饮料与奶粉有什么区别?

从适用人群上看三者区别:

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婴幼儿配方奶粉(0-36月龄)则是指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适于正常婴幼儿食用,其能量和营养成分够满足对应月龄孩子正常营养需要的产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俗称“特医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也俗称“特医奶粉”,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从营养成分要求角度看三者区别:

配方奶粉与特医食品对产品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添加量及种类有严格限定,是一种对母乳成分的模拟,可满足对应阶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如0-6个月的健康婴儿在不额外添加辅食的情况下,可以依靠适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医奶粉维持正常成长发育。

 

 

与配方奶粉、特医食品相比,固体饮料对营养成分的限量比较宽泛,仅对蛋白质含量做了基本要求。以蛋白质含量要求作对比,国标要求婴儿配方食品(0-6月龄)中添加的蛋白质含量(乳基产品)范围需在0.45g/100kJ-0.7g/100kJ间,且乳清蛋白含量应≥60%。而含乳固体饮料中对乳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仅要求不少于1%即可。

所以固体饮料只是普通的饮用制品,在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上与普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相距甚远,根本无法满足孩子发育所需。

2、如何选购特医奶粉?

一看产品名称

购买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时应留意产品上的“特殊医学用途”字样。

二看产品注册信息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须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合法的产品标签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TY+8位数字”。

三看适用人群

合法正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如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类别(适用人群)有: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乳糖不耐受婴儿)、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食物蛋白过敏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和母乳营养补充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以上三处信息缺一不可。